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探究

点击数:936 | 发布时间:2025-08-12 | 来源:www.gkweb3.com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2015)03-0166-02

    微信(内地以外称Wechat)作为一种移动社交互联网应用程序,愈加受用户的欢迎。统计显示,现在微信用户有4.38亿之巨,其中7000万用户来自内地以外。在2013年,与其他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相比,微信在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进步,伴随与其他应用程序合作范围的不断拓宽,其在市场的强势地位也随之加大,微信已经成为大家平时生活的一部分[1]。因为微信自己有哪些用途和特征,大学生喜闻乐见并飞速成为其主要用户群体。

    1、微信有哪些用途及大学生群体用近况和特征

    (一)微信有哪些用途

    1.构建和维护人际关系

    微信的进步为大家构建了一种新的交往方法,在改变传统社交媒体维护的既有人际关系以外,微信更进步了新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方面发挥了尤为重要有哪些用途。第一,微信最主要有哪些用途是即时通讯,不同于电话和短信,只须将微信应用安装到智能手机终端,耗费少许流量,就能达成通话和短信联系,便捷快捷。第二,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在维护人际关系方面也发挥了要紧用途。虽然不同于微博等社交应用通过转发、评论、回复与私聊等功能与“朋友”进行交流[2],但,微信的朋友圈评论对非好友采取屏蔽的功能,可以非常不错的保护用户隐私,这也是朋友圈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2.表达和诉求思想倡导

    微信作为一种自媒体,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表达和诉求用户的思想倡导。第一,作为智能手机用户最火爆的应用之一,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带有私人性质的公共交流平台,这种既隐秘又开放的空间恰好与互联网社会大家重视隐私保护、私人空间等的需要相吻合,大家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与好友进行亲密互动。第二,在互联网年代,大家期望可以通过愈加便捷、快捷的方法展示自我、诉说心声、畅谈理想、宣泄情绪。微信作为自媒体的新形式,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大家动动手指,就能图文并茂的将身边发生的事情、想法和看法迅速发到朋友圈,推荐和记录我们的生活,好友通过点赞和评论,渐渐形成一个的动态互动圈,这类都为大家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3.发布和获得需要信息

    伴随智能手机的推广、普及与微信功能的不断更新,微信用门槛不但愈加低,而且客户体验愈加好,微信用户数目呈现井喷之势。而微信同传统媒体相比,在发布信息时又具备明显的优势。在自媒体年代,每一个微信用户都成了“社会新闻记者”,遍布街头巷尾,可以为朋友圈好友提供最直观、零距离的现场描述,实效性和感染性远胜于传统媒体。除此之外,伴随微信用户的增多,已经有愈加多的公益组织、商业团体、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大众媒体与个人通过注册的公众号向用户推送有关信息,只须用户拿起手机“扫一扫”或者搜索机构名字关注公众号,就能收到相应的资讯。除此之外,有的公众号还为用户提供了信息选择服务,用户依据公众号的推送信息,简单的回复某些数字或字母就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二)大学生用微信的近况和特征

    依据对西南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三所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259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有87.2%的学生已经成为微信用户,其余12.8%表示将来大概开通和用微信。大学生微信用率高,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实用性和娱乐化并重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微信用户中,19.3%的学生天天花费在微信上的时间不足一小时,26.5%的学生天天1-2小时,42.3%的学生天天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在“你最常常用微信的什么功能”的调查中,82.1%的学生选择“即时通讯”,73.4的学生选择“刷朋友圈”,53.6%的学生选择了“关注公众号信息”;在大学生用微信朋友圈动机方面,32.1%的学生期望“展示个性能力”,61.5%的学生用朋友圈随时记录生活,26.2%的学生期望“增涨知识见闻”,67.4%的学生“消磨闲暇时光”,19.3%的学生期望通过朋友圈“加大亲友联系”。在用微信进行即时通讯时,耗费少许流量,就能与朋友、家人达成文字或语音聊天,便宜实用,而在朋友圈里,大学生们更多的“记录生活”“消磨时光”“关注公众号信息”等闲暇消费,娱乐化倾向明显。

    2.开始重视互联网社交隐私

    用户身份信息泄露一直是网络上一个让人诟病的问题,用户愈加注意保护个人互联网社交隐私。互联网社交隐私主要包含用户在社交互联网发布的文字、图片等与转发、评论等信息。用户在传统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好友或粉的评论一般没经过任何技术处置,可以被任何第三方访客(好友或非好友)了解的看到。如在微博中,访客可以随便查询某位微博用户过去发布的博文、与粉互动的评论,甚至关注某人和取消关注等信息,给需要交往隐私、私密空间的现代人带来了很多不便。微信的一个优点就是比较保护社交隐私,在“你感觉朋友圈相比微博等社交媒体最大的优点是”的调查中,73.2%的大学生选择了“保护社交隐私”,大学生在互联网社交中开始重视社交隐私。

    3.朋友圈、公众号成为新宠

    在与朋友、同学、家人进行语音通讯和短信交往以外,大学生最常用的就是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无论教室操场,还是床前桌后,“刷朋友圈”已经成为他们中间的一种新潮流。此外,还有大约30%的学生关注了社会公益组织、商业团体、教育机构等的公众号,接收他们推送的信息。 2、微信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联系

    微信以其独特的角逐优势获得了大学生的喜爱,使一些大学生天天花费很多的时间而成为“WeChat aholics”(对微信有瘾的人),他们紧盯着手机屏幕发送短信、语音或刷朋友圈,在大街上与公共交通工具中是一种容易见到的景象。微信的过度用给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大家也应看到,微信作为一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平台,假如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将会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覆盖面和吸引力。

    (一)微信可以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微信除去平时用于和朋友间短信或语音联系以外,朋友圈的社交功能、公众账号的平时服务功能是吸引大学生用户的另外两个要紧原因。大学生们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或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都有一些一同的特征,那就是生活化或平时化。他们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主要以描述身边发生的趣事和新鲜事、记录心情、想法、转发朋友们或公众账号的热点链接等一些生活化、平时化的内容,同时,他们关注的公众账号一般都能为他们推送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在学习、工作、日常提供便利。大家可以借助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平时化、生活化的特征,把主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主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平时化、生活化,丰富和革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二)微信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载体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即承载、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教育主体可以运用、且与大学生可以相互用途的教育活动形式。

    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承载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微信官方公开的信息显示,近日公众号的总数已超越580万,日均增长数由去年的8 000个上升至1.5万个[3]。这类公众平台除去能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便利以外,还可以提供一些诸如时政新闻、极致美感句子、历史故事、生活知识、养生保健等常识,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开阔视线的常识平台。其次,教育主体可以系统地、有针对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受教育者推送世界观、生活观、政治观、法制观与道德观等极富思想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并与他们进行紧密的互动。因此,微信可以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新的载体。

    3、以微信为载体打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机制

    微信与大学过生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机会,以微信为载体,打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机制。更好地完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一)确立机制建设领导小组

    以微信为载体打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机制,需要打造统一的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达成统筹安排。教育新机制策略的设计、策略的推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微信资源的建设与推送、公众号的创建与维护、教育成效的考察、过程的监督、经费的保障等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和职员。领导小组需要总揽全局、高屋建瓴,对机制每个环节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剖析,并对现实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使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建设

    机制建设领导小组需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专兼职教师,形成教学团队,抽样对学校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知道他们的思想近况和实质需要,了解他们在关注什么,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积极捕捉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同意点[4],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题,拓展学习资源建设,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质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块。同时,要充分考虑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和学生实质需要、兴趣喜好,以故事、小品、寓言、漫画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争取在资源创建时达到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同意的目的。

    (三)微信号和公众号的创建和维护

    在教学团队中选择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年轻人教师进行微信号和公众号的申请、创建与平时维护。微信号主如果加学生为好友后,按期在朋友圈里发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公众号则需要在微信公众平台申请注册,选择申请订阅号种类,天天可以向所有关注用户群发一条消息,与任意用户进行无限制交流。同时,在“自动回复”功能中可以设置一些查看信息,让用户简单的回复就能达到查看要紧信息的目的;依据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在“用户管理”按钮下,将大学生按阶段、层次、专业等进行分组,依据分组向他们推送不一样的信息,达到不一样的教育目的。要按期对公众号进行维护,并伴随平台的更新不断开发新功能。

    (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推送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微信号和公众号创建完成将来,就要选择适合的机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推送。

    第一,在推进的机会把握上,必须要把握好最好的推送时间,既要有益于学生学习,又不可以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向他们推送与教程内容、平时习惯等有关的教育资源,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

    第二,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教育资源时,第一要将推送对象分类,一是按层次分类,针对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可以向他们推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时事政治等有关的资源,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针对大部分的团员学生,对他们推送的内容主如果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一同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年代精神教育等资源。对于无入党愿望的部分学生,推送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使他们第一成为爱国守法的好公民。二是依据年级和专业分类,对于大一学生,主要推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资源,因为他们开始关注生活、考虑生活,但践行能力相对较弱,在教育内容中要侧重引导他们去认识日常复杂事件、分辨美丑善恶。对大二学生可以推送有关形势政策、时事新闻等引导他们知道民生、国家重大政策、国内外形势等,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刻苦学习,把爱国意识和爱国行为结合起来。大三学生经过大学教育后,心智开始成熟,这个时候的他们拥有了肯定的专业常识,又面临就业的选择,可以向他们推送以改革革新为核心的年代精神教育资源,升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一同理想教育[4]。

    (五)教育成效的考察和评价

    对教育成效进行考核和评价,依据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成效反馈准时调整教学活动,可以促进教学的改进,提升教学水平。第一,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要拟定《微信公众平台常规教学资源及主要教学活动工作需要及说明》,将教学资源推送时间、推送需要等做出具体安排,在教学检查中要安排专人对照资源推送时间节点、推送需要等进行整改检查。第二,在考虑学校和学生学习、生活实质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成效拓展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准时反馈学生对资源建设、推送时间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在学期结束之前组织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活动拓展评教活动,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评测打分,检验教学内容是不是与教学目的相一致、内容学生是不是喜闻乐见;教学活动是不是拓展顺利、教学秩序是不是好;教学成效是不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论常识的学会和学生能力的增强、素质的提高。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